END
1、肺炎概念:
是指发生在终末细支气管、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,由多种病原体、理化因素、免疫损伤和过敏等因素引起。
2、按解剖分类:
①大叶性肺炎(肺泡性肺炎)以肺炎球菌感染最为多见
②小叶性肺炎(支气管性肺炎)
③间质性肺炎
3、按病因分类:
4、发病机制:
(一)机体预防机制降低
(二)病原体侵入
①吸入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
②直接吸入周围空气的细菌
③邻近部位的感染直接蔓延到肺
5、肺炎链球菌肺炎:
症状:
①前驱症状或诱因:如受凉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,淋雨,劳累,醉酒等。
②全身感染中毒症状:起病急,寒战,高热,体温在数小时内升到39~40℃。
③呼吸系统症状:①呼吸困难②咳嗽,开始痰少,带血丝,24~48小时后呈铁锈色痰。③患侧胸痛,呈针刺样。
④其他症状:食欲减退,有恶心,呕吐,腹痛等。
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:
①抗菌治疗
②对症和支持治疗
③处理并发症
6、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
①体温过高: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
②清理呼吸道无效:与肺部炎症,大量浓痰,咳嗽无力有关
③气体交换受损:与气道内黏液堆积,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
④潜在并发症:感染性休克
7、护理目标
①病人体温逐渐下降至恢复正常
②病人能进行有效咳嗽,呼吸道保持通畅
③病人呼吸频率,节律恢复正常
④病人未出现休克,或休克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
8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:
休息与体位:①急性期要卧床休息。②协助病人取半卧位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,增加肺通气量,减轻呼吸困难。
环境:室内阳光充足,清洁,安静,舒适,室内通风每日2次,每次15-30分钟。
饮食护理:鼓励病人多饮水,进食高热量,高蛋白,维生素丰富,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。
口腔护理:协助病人漱口,做口腔护理。
(二)病情观察:
观察病人呼吸频率,节律,深度和形态的改变,有无呼吸困难;皮肤粘膜的颜色和意识形态是否正常;每四小时监测生命体征;重症及老年病人应密切观察神志及尿量变化,注意观察有无血压降低,发绀,尿量减少,四肢湿冷,神志模糊,烦躁等休克症状。
(三)对症护理
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,协助排痰,采取翻身,叩背,雾化吸入等措施。对痰量较多且不易咳出者遵医嘱应用祛痰剂,呼吸急促伴发绀者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,流量为2~4L/min,已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,纠正组织缺氧,改善呼吸困难,使病人呼吸渐趋平稳,发绀减轻或消失。
(四)感染性休克护理
①加强监护:取仰卧位,抬高头胸部和下肢约30°,以利于呼吸,增加回心血量,尽量减少搬动,注意保暖;
②给氧:迅速采取鼻塞法或鼻导管面罩吸氧,流量为4~6L/min;
③用药护理: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,遵医嘱给予扩容、纠正酸中毒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,以及抗感染治疗,恢复正常组织灌注,改善微循环功能。
(五)心理护理
加强巡视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。解释各种检查、治疗和护理的目的,消除病人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,使之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操作治疗,促进疾病的迅速恢复。
①体温是否逐渐下降至恢复正常;
②能否进行有效咳嗽,呼吸道保持通畅;
③呼吸频率、节律是否正常;
④有无出现休克;发生休克能否被及时发现,并得到及时处理。